
3月27日上午,南南之隅邀請到講者田家綾,主講《西方經濟制裁下的俄羅斯日常》。田家綾在莫斯科生活長達7年,她到的那年剛好是2014年,那年烏俄間爆發了克里米亞紛爭,而西方展開制裁,講者與我們分享她觀察到的俄羅斯市井生活變化。

日常生活裡人們經常光臨的小店鋪,恰恰反映了俄烏間、與西方間複雜的政治情勢。
俄羅斯過去幾年出現興盛的農產市集與小農網絡,正是8年前的克里米亞衝突下的意外結果,當時的經濟制裁,普丁反下禁令,全面禁止西方農產品進口,更大張旗鼓宣示性地銷毀已在國內的歐洲農產品。

歷經幾個月缺糧的陣痛,這樣的措施反倒讓俄羅斯小農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發展出相當有機農業與潮流行銷。從有機店鋪、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公眾食堂,可以看出這些國際政治上的對抗,也能發現許多時尚設計與潮流,希望能與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大城一較高下的企圖。

講者說,所謂蘇聯懷舊是共產時期發展出來的生活方式,如大眾食堂,如今成了一種生活潮流,但也被普丁包裹著「舊蘇聯是更偉大」的意識型態,持續餵養著「大俄羅斯」的情懷,並塑造衝突的正當性。在日常中不易察覺俄國對外的侵略性,倒是能在百貨公司、書店與食堂等空間,感受到蘇聯懷舊風格。
這些時尚潮流是2014年以來、在國際對抗、但社會相對的自由,這之中逐漸開展出來的風格,但在今年二月爆發的全面戰爭,一個月內俄羅斯社會快速緊縮,言論審查愈發嚴格。過往包裹在蘇聯懷舊裡的政治宣傳,並無法完全清洗社會,因而當戰爭爆發後,俄羅斯許多知識分子、藝文人士、記者明星紛紛發難批評,形成一股內部壓力。然而,普丁全面緊縮言論,將國內反戰言論視為散佈假消息的犯罪,面對逐漸緊縮的社會,俄羅斯人也從中長出自身的反戰行動,用各式各樣拐彎抹角的方式,表達對於戰爭的不滿,隨戰爭無法停歇而持續不斷。

整場講座除了講者的生活觀察,還有當地食堂會出現的奶渣餅、黑麵包、羅宋湯、俄式黑麥汁與俄羅斯出名的多款蜂蜜與牛奶冰棒,讓參與者體會了一種相對自由也壓抑的社會氛圍,一個月前還是有著久遠專制歷史包袱的開放社會,如今則瞬息回到高度專制的情勢。
在台灣少有俄羅斯當地生活的狀況與視角,很高興講者帶來實地的生活觀察,與一般俄羅斯人的感受與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