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伊衝突下,被飛彈瞄準的波斯文化遺產
伊朗擁有古老的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遺跡豐富且獨特,光是境內就坐擁24座世界遺產,卻因與西方的緊繃關係,較少機會為世人所知或到訪。今天我們羅列幾項壯麗遺跡,他們不只是伊朗人的遺產,也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遺產。
鏡子是生活的必需品,藉由光滑鏡面的反射,能看到自己的樣子,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儘管誤差不大,但在光線反射和視差下,一般鏡子照出的都是「有誤差的你」,如同水中的筷子那樣些許偏斜。不過一種來自印度的鏡子,卻不存在這種「誤差」,而讓人看見真實的自己,它是由金屬和陶瓷製成的,來自印度南端喀拉拉省的「阿蘭穆拉金屬鏡(Aranmula kannadi)」。
在講阿蘭穆拉金屬鏡的特殊之處前,要先介紹鏡子的成像原理。一般鏡子是背面鍍銀的玻璃鏡面,依據鍍銀的品質以及玻璃的厚度影響光的折射與反射,進而使得成像在一定程度上有視覺差別,所以照不同的鏡子,會出現自己長得不太一樣的感覺。
但是阿蘭穆拉鏡是由金屬和陶土的合金所製成的金屬鏡,能有無誤差的成像,因此被人稱為「反映真實自我的鏡子」。
阿蘭穆拉金屬鏡來自印度喀拉拉邦的阿蘭穆拉鎮,起源是與周遭的阿蘭穆拉‧帕塔薩拉蒂神廟(Aranmula Parthasarathy Temple)有關,根據傳說,大約 300 多年前,王室派遣了 8 位工匠,來到神廟製作這種鏡子。
阿蘭穆拉鏡是以全手工製作,過程相當辛苦。首先使用光滑平整的金屬片材料,例如銅或黃銅,進行初步加工和研磨;並將金屬片放入水銀中浸泡,形成一層均勻的水銀膜;再用研磨材料和清潔劑,反覆將金屬片表面打磨平整、光滑、有光澤,最後進行鍍膜和抛光等工序。
以上的程序相當複雜,需要費時數個小時才能製成一面阿蘭穆拉金屬鏡,且目前僅有當地的 少數家族才知道如何製作,因此阿蘭穆拉金屬鏡產量稀少,在市場上是相當稀有的珍稀工藝品。
阿蘭穆拉金屬鏡不只成像特別,還有精緻的外型裝飾,因而成為印度的重要工藝品,會被作為新娘的嫁妝、宗教裝飾、貴重禮品。在 2017 年,印度喀拉拉邦首長在出使西亞國家巴林時,也將阿蘭穆拉金屬鏡作為外交贈禮送給了向巴林國王。
未來,若是各位有機會見到阿蘭穆拉金屬鏡,不妨可以嘗試映照自己,看看真實的自己,與你的想像究竟有甚麼差別。
(整理自 thearanmulakannadi)
伊朗擁有古老的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遺跡豐富且獨特,光是境內就坐擁24座世界遺產,卻因與西方的緊繃關係,較少機會為世人所知或到訪。今天我們羅列幾項壯麗遺跡,他們不只是伊朗人的遺產,也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遺產。
墨西哥的聖誕節習俗之一是敲打象徵撒旦的皮納塔,拿著棍棒打擊七角星,代表了打擊人類的七原罪,成功克服這樣的缺陷後便能獲得滿滿的糖果花生,象徵著進入天堂後未知的獎賞!
沿海一帶,居住在加勒比海沿岸與巴哈馬群島的部落民族,透過編織漁網的巧手,在樹幹之間繫起網狀小床,創造出吊床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