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紡織業歷史悠久,早在古老的鄂圖曼帝國時期,便擁有世界級的聲譽。其中一個原因,來自它當時掐住了歐亞貿易的主要陸路,不僅能對外銷售商品,也有來自各地的織品原料,包括中國的蠶絲、印度的棉花,以及來自歐洲的羊毛。
金絲花紋的裝飾墊,長約130公分,生產於西元1600年左右,是專門給王室或上流社會家庭使用。
Photo credit: Met Museum
土耳其的織品在帝國時期是屬於蘇丹王室的財產,王室對織品的品質與規格有嚴格控管,現今土耳其城市布爾薩Bursa,是鄂圖曼帝國第一個首都,絲路上的商賈隊伍最終將絲運至來此交易,是帝國當時最主要的織品交易市場。
由於織品屬於當時蘇丹王室所有,織品販售跟製造也都由王室掌控,商人們需遵守規定才得以製造與販售。例如,絲織品的重量、質料、甚至絲線數量,王室都有規定,而一般的商人在沒有獲得王室授權下,是禁止用金絲或銀絲做織品圖案。正是在這樣子的情境下,布爾丹Buldan的紡織工匠受蘇丹巴耶塞特一世之令,製作一款名為卡夫坦Kaftan的禮服。
城市布爾薩(Bursa)
Photo credit: Wikipedia
鄂圖曼帝國第四任統治者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 I),在14世紀末期舉行一場婚禮,對象是塞爾維亞國王的女兒。這場婚禮既是政治聯姻,也有復仇的味道,因為男女方在早先剛發生了嚴重的戰役,而兩人的父親在此戰役中雙雙戰死,最終是鄂圖曼帝國終結了塞爾維亞,巴耶塞特一世希望自己的後代,具有塞爾維亞的血統能名正言順統治這地方。
這場婚禮除了主角外,最重要的便是婚禮禮服,巴耶塞特一世將這重責大任交給了布爾丹Buldan的織匠,他們的紡織工藝在當時已經名氣不小,結婚用的卡夫坦Kaftan應該難不倒他們。卡夫坦是一種在中東地區流傳許久的長袍大衣,用絲綢、羊毛或棉花去製作,如今可在中東、西亞及北非或西方國家看到這類服飾,但在鄂圖曼帝國時期,卡夫坦是王室貴族的穿著,上面的圖案裝飾跟他的階級有關。
布爾丹織匠們因為製作蘇丹王的結婚禮服一事,名聲不脛而走,除了在歐亞商隊間傳開來,也在王室貴族間造成流行。當時貴族們過著奢華生活,布爾丹成了他們訂製華麗服飾的來源 ,布爾丹織匠所製作的卡夫坦、披肩(shawls)及織巾樣式豐富且時髦,在貴族間相當搶手;當時也是土耳其織品的全盛時期,擁有最多種類的顏色、材質與設計款式,布爾丹被譽為「棉紡之都」。
圖為當時貴族們的正式穿著
Photo credit: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