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離性別暴力:肯亞只屬於女性的自由綠洲「無魔家」
肯亞沙漠裡根深蒂固的父權文化讓女性被視為男性的財產,童婚、家暴、性侵事件屢見不鮮。為了安全地生活,一群女性逃離家鄉,在沙漠中創立了一個只容許女性進入的村莊「無魔家」。透過口語相傳,其他部落的女性也紛紛前來投靠,形成了獨特的支持系統。
離開秘魯後,我們來到巴拿馬帽的故鄉-厄瓜多。厄瓜多有兩大巴拿馬帽產區,沿海小鎮蒙特克里斯蒂Montecristi,是最早的發源地;另一個是中南部城市昆卡Cuenca,在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巴拿馬帽的工藝重鎮。這次南南走訪昆卡,進入山區村莊,看看工藝師們編織的身影,與他們所居住的美麗村落。
藝師們的村落大都散佈於昆卡周圍山區,這天不到凌晨5點,我們便與工坊一同來到其中一個村落Sigsig,從昆卡開車約莫一個半小時,Sigsig環繞在群山之中,有著相當迷人的景致。到了Sigsig,隨處可見在編織的婦女、在販售的巴拿馬草,濃厚的工藝氣氛充滿著整個村落。
巴拿馬帽在世界的需求量極高,也因此產生相當的分工,如今要製作出一頂巴拿馬帽,已並非由一位工藝師、在一間工坊中從頭製作完成,如今形成類似產業鏈的生態,分為「處理草料」、「編織帽胚」與「壓製帽型」三個部分,各自有專門的人在處理,而這之間是透過買賣交易進行。
首先,會有專門種植並處理巴拿馬草的農夫,他們種植、收割並將草曬乾成束,進一步地分割、分類成不同等級/細度的草,再拿到市場上販售。接著,編織的工藝師會到市場上購買草料,在自己的地方將草編織成帽胚。後來就會出現較擅長交涉的工頭/中間人,會跟配合的藝師收購帽胚,再一定的數量販售給最終壓製帽型的工坊。
每個星期天早上,Sigsig的草帽市集都會聚集許多工藝師,她們會揹著自己編織好的帽胚,來到廣場中,賣給專門收購的中間人。我們抵達的時候,已經聚集許多人潮。隨處可以看見正在編織的工藝師們,她們大多為傳統婦女,頭戴巴拿馬帽,留著兩條及腰的雙辮子,再搭配一件蓬蓬裙,裙擺上還有著刺繡圖樣,是她們最日常的裝扮。頭戴的帽子都是自己親手編織,而且是級數相當高的巴拿馬帽,十分細緻也十分耐用,有些甚至戴了超過20年。
不只擁有編織的好手藝,有些婦女更身兼多職,會販賣自己種的農作物或做攤販小生意,增加家庭收入。也看見女兒陪著母親來到市場上,學習如何交易帽胚,接下這份重擔。
儘管在Sigsig看到許多編織者,但相對於過往,現在多數的年輕人其實不太願意繼續從事辛苦的編織工作。隨著工藝師愈加年邁,工藝也開始凋零。南南合作的工坊是厄瓜多三大工坊之一,他們也努力思考著這個問題,嘗試加深與村落編織者的連結,直接向村落編織婦女收購帽胚,增加他們的收益,也讓一些年輕人願意投入編織產業。
離開Sigsig的路上,時間正好遇到2022世足賽第一場比賽開踢,厄瓜多對上主辦國卡達,作為嚮導的工坊夥伴打開廣播,我們整路上為厄瓜多加油,慢慢回到昆卡市區,最後厄瓜多拿下這次世足賽的第一勝。
肯亞沙漠裡根深蒂固的父權文化讓女性被視為男性的財產,童婚、家暴、性侵事件屢見不鮮。為了安全地生活,一群女性逃離家鄉,在沙漠中創立了一個只容許女性進入的村莊「無魔家」。透過口語相傳,其他部落的女性也紛紛前來投靠,形成了獨特的支持系統。
2022卡達世界盃有著許多國家隊伍參賽,位於西非的迦納也是參賽國。迦納除了巧克力為人所知外,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商品:棺材。在當地,工匠會依照死者生前的職業,把棺材打造成飛機、汽車等特殊造型,吸引大量眼球,更被喻為是「夢幻棺材」(Fantasy coffin,迦納語為okadi adekai),甚至享譽國際。
珍奶風還沒吹到盧安達,但盧安達人也有他們的享受:牛奶吧!牛奶吧裡不只可以喝到香醇的牛奶,還能吃點心、跟朋友們聯絡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