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類歷史上有不少祭典,使用活牲甚至是活人作為祭品,時至今日仍這樣舉行儀式的民族已不多見,但位於印尼的婆羅摩火山的騰格爾族(Tengger),仍保有活牲獻祭的儀式「亞德尼雅卡沙達節(Yadnya Kasada)」,而這已經是他們折衷的結果,最一開始,他們是以活人獻祭。

卡沙達節起源於15世紀的古老傳說
卡沙達節儀式是印尼為期1個月的慶典,由在婆羅摩火山的騰格爾部落所進行,最早的起源,相傳是15世紀時,古印尼的滿者伯夷王國(Majapahit)的傳說。他們的公主Roro與她的丈夫Joko結婚多年,仍舊膝下無子,於是他們向印度教眾神祈願,希望能夠獲得兒子。
神明聽見了Roro公主的請願,便答應賜予他們24名兒子,但他們必須產下第25名兒子,並將其送入火山口獻給神明,否則將對騰格爾族降下詛咒。第25位勇敢的兒子,為了騰格爾族的平安,自告奮勇跳入火山口,獻身給神明。而這個美麗帶點悲傷的傳說,造就了特別的卡沙達節儀式。

騰格爾族人已不再投入活人獻祭
時至今日,騰格爾族人在慶祝卡沙達節時,不再投入活人獻祭。現在慶祝一年一度的印度教節日卡沙達節,騰格爾族會有數千名信徒登爬火山,部落成員會從高地爬至婆羅摩火山,帶著雞、山羊等牲畜,以及大米、水果等農作物,將其投入火山口,以祈求田地肥沃、收成良好等。如今周遭甚至會結合音樂慶典以及藝術活動。
有趣的是,當地非騰格爾族的村民,也會參加此儀式,但他們不是一起獻祭,而是拿著網子守在一旁。當騰格爾族人將祭品投入火山之際,村民會趁著祭品還沒落入岩漿,伸出網子攔截祭品,事實上,這並不是卡沙達節過往的作法,這是當地人在權衡「傳統」以及「浪費」之下,展現出的不同光景。

卡沙達節已成為印尼當地的藝術慶典
卡沙達節除了是騰格爾族的傳統慶典之外,印尼政府努力將 卡沙達節 推動為大型的藝術節慶,在節慶的1個月期間,婆羅摩火山周遭不僅有藝術活動,還有音樂節,吸引了不少國際遊客前往觀光。為了向傳統致敬,遊客們會將硬幣投入火山之中,隨著時間流逝,卡沙達節已不再是殘忍的古老儀式,而是讓世界各地都能參加的歡樂慶典。

更多世界的隅消息


台灣的麵包樹跟世界的不一樣?
南南概念店的櫥窗前,我們種了一棵麵包樹,本以為跟世界的麵包樹一樣,但最近的研究才指出,台灣的麵包樹不是世界的麵包樹,而是來自…?

盧安達也有手搖店!專賣牛奶的牛奶吧
珍奶風還沒吹到盧安達,但盧安達人也有他們的享受:牛奶吧!牛奶吧裡不只可以喝到香醇的牛奶,還能吃點心、跟朋友們聯絡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