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印加文明的微醺滋味:聖女製作的奇恰玉米口嚼酒

2021-09-12
隅飲食
, , , ,

2016年,風靡全球的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喚醒每個人心中純愛的小宇宙,也成功推廣了日本傳統文化,其中一個引起熱烈討論的,就是由處女口水釀造的口嚼酒!

撇開現代人關心的衛生問題不談,用口水釀造美酒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人類祖先們不約而同地發現口水能夠發酵穀物,所以除了《你的名字》裡使用口水與稻米製成的口嚼酒外,台灣的賽夏族也有口嚼糯米,製成姑待酒的文化。而在遙遠的南美洲,則是流行口嚼玉米酒!

印加文明遺跡,馬丘比丘(Fabien Moline/ Unsplash)

口嚼玉米酒,奇恰酒(La Chicha de Jora)源於南美洲的印加帝國,至今仍非常普及,歷時三千年依然不衰。

奇恰酒至今仍受到秘魯等南美洲人的喜愛(Inkaterra)

在西班牙殖民者侵略前,印加帝國是當地最大的古文明之一,全盛時期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擴及至現在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為了聯繫全帝國的人民,甚至建造了一條長約4萬公里的道路,方便糧食運輸。

西元16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西班牙人大舉侵略,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流行病:天花。原住民不敵疫情,最終被西班牙人佔領,也結束了這一世紀的輝煌。

然而,印加文化卻不是完全消聲匿跡。其中一項延續至今的手藝就是由玉米做成的口嚼酒。

西班牙人侵略及天花疫情造成印加古文明消失(Adrian Dascal/ Unsplash)

傳說中,奇恰酒誕生於一場雨災。

在圖帕克印卡帝王在位時,曾有一場豪雨,泡爛了當地收割好的玉米。這些玉米發酵後被丟棄在垃圾堆裡。

有天,一位窮人因為太餓了,在垃圾堆中找到這些玉米發酵酒,他一口氣喝完之後變得醉醺醺的,讓人們對這飲料產生了興趣。從此之後,玉米發酵酒奇恰成了當地王公貴族的最愛,也常被使用於宗教活動,祭祀神明。

當時宮中便有一群太陽真女(Acllas)——被選入太陽貞女宮的女性,受印加人視為太陽神因蒂的妻子——的工作便是專門咀嚼玉米、吐出來,藉由口中的唾液來分解糖分,幫助玉米發酵。

奇恰酒是宗教儀式中拿來祭拜的重要飲品(comomolan)

這樣的作法在現代顯然不能為廣大人群所接受,在疫情期間更是大忌,因此現代的奇恰酒靠的是玉米、糖、水、及人力製成。玉米粒撥好後要先讓他發芽、曬乾移除麥芽糖,放到熱水裡熬煮後,裝進大罐子裡發酵。就變成秘魯人喜愛的奇恰酒。

奇恰酒專用的玉米品種「Jora」玉米粒較大顆也較甜(Enigma)

原味的奇恰酒呈現溫暖的淡黃色,酒精濃度約莫1-3%,但最近也有越來越多種新口味,搭配香料及水果熬煮,以新鮮草莓製成的奇恰酒就是受歡迎的選項之一。水果口味的奇恰酒則統稱為水果酒(frutillada)。

原味的奇恰酒呈現暖暖的淡黃色,現在也有越來越多新口味(Kuoda)

雖然多數家庭能夠自製奇恰酒,秘魯街頭還是出現了不少奇恰酒吧,是當地人聯絡感情的好所在。之後到秘魯,如果想要嚐嚐這個源於印加文明的微醺滋味,不妨仔細看看街道上方是否有突出的棍棒、綁著紅色的旗幟,這可能就是你在尋尋覓覓的酒吧嘍!

紅色小旗幟是秘魯小店的招牌,可能是奇恰酒吧,也可能是酒吧文化延伸出來的辣味小吃店(Kantu Peru Tours)

(整理自Peru RailHistory ExtraEnigmaKuletos

更多世界的飲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