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以前台灣曾出現過廁所主題餐廳,讓人覺得十分新奇,不過便所主題都展現在裝潢設計上,並不是真的與廁所結合的餐廳,如今,尼泊爾有一間更為激進的「公廁小餐館(Toilet Café)」,真正把廁所結合餐廳,他們怎麼做呢?

台灣曾經出現過廁所主題餐廳(news.com.au)

原來是現代人重視環境節能,循環經濟的概念越來越風行,在尼泊爾的新創家就想到利用人的便便作為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的主題,他們的把餐館直接開在公廁旁邊,利用公廁蒐集到的大便轉化成生質燃氣,用來煮茶!

前衛又環保的公廁小餐館(Sonia Awale/Nepali Times)

這間位於尼泊爾帕坦的公廁小餐館,不但外觀新穎又現代化,裡面的設備也是一應俱全,換尿布、哺乳、臨時需要衛生棉,這裡通通都能替你解決!

除此之外,這間公廁的設計也相當重視有效使用能源及天然資源,不但可以蒐集雨水、進行地下水補注、使用太陽能,最重要的是還培養了細菌,讓使用者貢獻的排泄物轉化成生質能源。使用者排泄後的便便會落入建物下方的浸解器,裡面的菌種會將排泄物分解、變成甲烷,甲烷氣體就成了樓上咖啡館爐灶的燃料,能夠用來煮茶。

公廁小餐館在設計上非常重視有效率地使用能源(Kunda Dixit/Nepali Times)

公廁小餐館提供的茶一杯只要4元台幣,另外也有饃饃餃子、醃肉巴吉(choila baji)等尼泊爾當地的點心。使用廁所的入場費、以及食物販售的盈餘就會負責用來管理廁所,是個高度循環的小經濟體。

在公廁小餐館可以找到饃饃餃子和醃肉巴吉等尼泊爾點心(Wikipedia)

除了重視環保、提供各種便民服務之外,公廁小餐館也致力於改變外界對廁所清潔員工的污名歧視,甚至打破社會階層間的藩籬。

由於尼泊爾過往有實行多年的種姓制度,即便法律已明文廢除,人們心中的偏見卻難以立刻抹消。不意外地,負責清理廁所的,便是種姓制度中比較下層的族群。因此,負責管理智慧廁所與公廁小餐館的馬桶公司艾洛森(Aerosan Toilets)表示,透過職前訓練,將廁所清潔等服務變成一項專業能力,希望公廁小餐館能夠成功,進而減少人們對廁所清潔工作者的歧視,讓他們也能驕傲地工作。

不同於過往主題餐廳的噱頭,一間公廁小餐館反倒嘗試一舉解決環保、文化、社會等不同層面的問題,可說是非常特別的南方創新!

影片取自馬桶公司艾洛森(Aerosan Toilets),示範使用生質燃氣點火的火焰強度

更多世界的廢棄物重獲新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