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利維亞荒漠中的亙古之愛:《高原上的家屋》
你能想像真正跟一個人一起生活五十年究竟是什麼樣子嗎?即將玻利維亞電影《高原上的家屋》拍攝一對居住於荒漠高原的夫妻,在大旱不解的乾枯土地中,他們該如何相互扶持?邀請你一起走進電影院,看見安地斯山的絕世美景。
最後一站探訪瓦尤編織的所在地。位於哥倫比亞北邊與委內瑞拉交界的瓜希拉半島(La Guajira),這裡住著一群擁有獨特文化的瓦尤族 (Wayuu)。他們說瓦尤語(Wayuunaiki),有自己的法律和生活方式,在哥倫比亞北邊和委內瑞拉西北邊有個跨越國界的自治區。
出發前一周接待的朋友Pao通知,原本雨季應該要在10月結束,但因極端氣候影響,11月了還是連日暴雨,使得當地路段部分積水,得要碰運氣看是否能成行…
最終還是選擇前往,不過一直到抵達Rioacha市區,才體會到當地乾旱沙漠的黃土,沒有柏油的土地只要一下雨就會變得泥濘不堪、路面坑洞顛頗,讓交通十分不便,還好後來幾天雨總算停了。
在瓦尤部落,我們拜訪了傳統的「社區型家屋(Rancheria)」。為避免自家圈養的山羊跟別人家的山羊搞混,不同家屋間,隔著很長一段距離,他們會用泥土與仙人掌的木質化部分來興建屋子,而用帶刺的仙人掌搭圍籬形成天然屏障。
午餐後我們躺在半戶外客廳的瓦尤式吊床上(Chinchorros),聽著瓦尤人解說他們的傳統。母系社會為主的瓦尤人,以母親姓氏為社區型家屋Rancheria命名,至少5個同姓家庭住在同一個家屋,女性扮演家族中的要角,是主要決策者和繼承者,而母姓家長的兄弟舅舅也是家族中的領導之一。
瓦尤部族也有著部落的法律規範,像是如果有人被抓到偷了1隻山羊,照瓦尤的規矩要賠償3隻山羊,而家屋裡有共同基金制度照顧整個社區。
瓦尤編織有著世界級的名聲,他們相信是蜘蛛教會他們編織。青春期的瓦尤女孩需獨自待在Rancheria社區的一個小屋中,閉關幾個月甚至1、2年的時間,向媽媽、外婆或阿姨學習編織。編織不同圖騰(Kannes)的瓦尤包(Mochilas),也學習如何照顧家庭,不能與其他男性接觸。
跟我們解說的瓦尤大姊,她的母親去年剛過世,是瓦尤部落中極富盛名的編織者,小時候在小屋待了整整2年之久。後來我們才發現,其實大部分瓦尤女性3歲就開始會拿勾針當玩具,模仿媽媽姊姊編織,幾乎每位女性都是天生出色的編織者。
後來我們參加了一場瓦尤的傳統儀式「Yonna」。通常是用於祈雨或祈求豐收時進行。隨著鼓聲響起,舞蹈儀式由一對男女繞圈共舞,女生向前追逐男生,試圖將他弄倒,男生面向女生,腳步往後退,想辦法不要跌倒,持續兜圈子象徵著宇宙中的太陽與月亮,舞步模仿鳥或蠍子等動物的動作。
後來我們也受邀畫上臉的彩繪加入,舞步蠻急促的,很快就有男生被女生追到而摔倒了。
未完待續…𝓽𝓸 𝓫𝓮 𝓬𝓸𝓷𝓽𝓲𝓷𝓾𝓮𝓭
你能想像真正跟一個人一起生活五十年究竟是什麼樣子嗎?即將玻利維亞電影《高原上的家屋》拍攝一對居住於荒漠高原的夫妻,在大旱不解的乾枯土地中,他們該如何相互扶持?邀請你一起走進電影院,看見安地斯山的絕世美景。
若去過近來在台快速展店的知名運動賣場迪卡儂,應該對他們旗下登山品牌 “Quechua”不陌生,而“Quechua”一字,其實是指曾統治安地斯山脈的印加帝國所使用的官方語言「克丘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