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中亞,緊鄰新疆、阿富汗的塔吉克共和國(Tajikistan)在台灣很少被提及,卻是個保留傳統文化不遺餘力的國家。其中最知名的,是在201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查坎(Chakan)刺繡藝術。

查坎刺繡藝術是種傳統的女性手工藝,至今依然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如枕頭、床單等生活用品。圖案除了美觀,亦是神話的符碼,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如月亮、星星、太陽,甚至是孔雀的尾巴等等。
普遍認為塔吉克的庫洛布城(Kulob)是查坎技藝的中心。時至今日,有此刺繡的服飾,依然是女性於節慶時的重要穿搭。音樂及舞蹈表演團體也多以此刺繡圖案的衣裳為表演服。另外,查坎刺繡服飾也是婚禮時新娘的禮服,還會準備查坎的掛毯、枕頭等。新郎則是要戴上有刺繡的帽子。

1930-1940年間,很多家庭從庫洛布城移居到塔吉克西南方的哈特隆,此項技藝也得以西傳。現在,因科技進步、資訊流通發達,查坎刺繡技術傳遍塔吉克,成為重要的文化工藝。

製作查坎刺繡現今除了是種工作,也是婦女們交流的管道。除了個人在家工作之外,住在附近的女性往往會聚集在某一戶人家中,一起刺繡。這也成了查坎藝術傳承的管道之一,家家戶戶的女性,不論年紀,都能參與其中、各司其職,較年長且有威望者負責管理、接單,技巧純熟的成年女性負責刺繡,他們的女兒或是媳婦則幫忙販售。
除了上述的家傳,由母親將此技術交給女兒、後輩,另外也有查坎教室,由教師教導年輕女生查坎刺繡藝術這項手工藝,讓這項傳統文化藝術至今依然能受到保存。

整理轉載自《AKI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