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宰牲節-伊斯蘭世界的舊曆新年

2019-08-11
隅文化
, ,

宰牲節(Eid al-Adha)是伊斯蘭世界中的重要節慶,時間為伊斯蘭曆中的最後一個月份——都爾黑哲月(Dhu al-Hijjah)的十號,今年則在西曆8月11日時。每年此時的新月升起至肉眼可見的狀態時,摩洛哥的都爾黑哲月就展開。末月的第十天,也是麥加朝聖結束後,世界各地教徒都會盛大歡慶宰牲節,為期多天。如同農曆新年,宰牲節是家人相聚吃團圓飯、互相分享的美好日子。

各地伊斯蘭人會依照各自傳統、以不同的方式慶祝宰牲節,這幾天往往會食用許多肉食,而這些食物不只要跟家人享用,也要分送給窮人,讓每個人都能在這時候享用肉食;今天帶大家看看摩洛哥人是如何度過這特別的一天。

如同農曆新年,在宰牲節時人們會穿新衣、拜訪親友。在這個大日子前,爸媽會為小孩添購新衣,準備甜食。女人、特別是小女孩,會穿上卡夫坦(kaftan),男人則通常穿白色的阿巴亞(abaya)搭配柏柏鞋(babouche)。還會享用摩洛哥家常甜點(7alwa),通常習慣在家裡備料,再到社區的公有烤箱烘培,其中會特別吃一種摩洛哥版麻花捲(Chebakia),像是台式麻花捲一樣,油炸後再加上蜂蜜糖漿、芝麻等等。

宰牲節當天,虔誠的教徒會先執行晨禱,接著展開殺牲。通常家族的領袖擔任宰殺牲畜的角色,用最利的刀,盡快結束牲畜的苦痛。通常宰殺的會是一隻成年羊,但也會有牛或其他牲畜。羊之所以是主要的祭品,必須追溯自古蘭經的一則典故:真主阿拉曾要求先知易卜拉欣(Ibrahim)獻祭自己的親生兒子以示虔誠,易卜拉欣同意了。正當他要下手殺子時,阿拉認為已達到考驗他的目的,便換了一隻羊代子犧牲。在伊斯蘭習俗中,宰牲節的意義不在於獻祭本身,而在於教徒展示自己與易卜拉欣一樣虔誠信奉主的心。

Mrouzia
couscous
boulfaf
口袋煎餅 batbout

肉食是摩洛哥宰牲節很重要的一部份。在以前物資缺乏的時代,這幾天是一般百姓一年中難得能享用肉食的日子。在為期多天的節慶中,他們會準備許多肉食料理、大快朵頤。摩洛哥人非常節儉,會盡可能地利用牲畜全身所有部位,包括腦、脂肪、睪丸等等。一起看看有哪些是他們在宰牲節期間的熱門食物。

第一天上桌的是烤內臟串(boulfaf),通常使用動物網油包覆肝臟拿去烤,這道充滿膽固醇跟油脂的燒烤料理是很多摩洛哥人的最愛。到了晚上的時候,柏柏人的經典料理、有著「北非小米」之稱的庫斯庫斯(couscous)是最完美的選擇。通常宰牲節期間,庫斯庫斯與羊頭、嫩羊肩肉一起料理,佐上七種蔬菜:洋蔥、櫛瓜、南瓜、紅蘿蔔、甘藍、番茄,鷹嘴豆、辣椒、孜然也是這道料理的典型佐料。

第二天的時候,摩洛哥人會吃全肉燒烤,搭配沙拉跟口袋煎餅(batbout)。此外,莫吉亞(Mrouzia)也是很經典的傳統食物,這道塔吉鍋料理(Tajine)將肉與葡萄乾、各式香料一起燉煮,甜、鹹、辣兼具,是宰牲節另一道經典菜色。

在宰牲節結束後幾天,則換柏柏人(Berber)的傳統慶典,有著「摩洛哥萬聖節」之稱的波叻節(Boujloud Festival)登場。Boujloud意思是「披著羊皮的人」。在為期三天的慶典中,人們會披上羊皮、上街遊行,挨家挨戶要錢、羊皮、嚇路人,人們用羊蹄腳做成「幸運神器」,相傳被掃到的人都會被在祭典中犧牲的羊給保佑。

據說波叻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早非洲的傳說,不過眾說紛紜,也有人主張,這節慶並沒有實質文化價值。如今波叻節則轉型成為柏柏文化復興的一部份,多為年輕人在推動,除了遊行本身,也開始結合傳統音樂,變成柏柏人指標性的重大節慶。

最後,可以看看下面影片,親身感受一下柏柏人的傳統慶典波叻節。

摩洛哥柏柏家居生活物件

柏柏麵包籃|Isa|摩洛哥
柏柏傳統手工地毯|Beni Ouarain-斜紋|摩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