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八月,一場起義的前夕。一群伏都(Vodou,又譯作巫毒)信徒,聚集到北方的山上,一個名叫Bois Caïman的地方。眾人圍繞著營火,肅穆地迎接神靈Ezili Dantor。
領袖道提(Boukman Dutty)帶領這場儀式。神附身在一位女祭司身上,並接受了一隻黑豬作為牲禮。擁有相同命運的眾人,透過儀式的集結得到勇氣和鼓舞,開始舞動、唱和。那晚,在場的所有人與女神訂下契約,發誓他們將為自由而戰。
經歷13年奮鬥後,全球第一個黑人獨立共和國誕生,名為海地共和國。

海地伏都教,常被外界認為如謎一般,在中文界又多被譯為「巫毒」,增添一絲詭譎氣息。一直以來,伏都教受到許多迷思與污名的纏繞,極端的基督教徒說,伏都教徒是與魔鬼做交易。
他們認為,奴隸起義前的那場關鍵儀式,讓海地人得到了自由,卻受到了詛咒,才會從建國至今有這麼多的苦難與波折,至今都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樣的說法,也讓伏都教在海地大地震後再受到爭議。
而究竟什麼是伏都教?

伏都教是源自於西非奈及利亞的傳統宗教,隨著黑奴遷徙傳到了海地,並衍生出新的樣貌。據稱,檯面上的數據中,海地人有80%是天主教徒、16%是基督新教徒,但海地人100%都是伏都教徒。
在伏都的世界觀中,最高的神祇為創造神本爹(Bondyè,好天主之意),他創造了世上的一切,是不可企及、模糊的存在。
人無法直接與創造神接觸,因此海地人欲和神溝通,必須透過中介神靈羅瓦(Loa)。祂們是傳話使者,也是海地人膜拜、奉祀的對象。羅瓦有眾多家族,他們各司其職,Ogou家族為戰神、Ezili家族掌控女性相關事務,Azaka家族負責農事…

伏都儀式總是從一連串的禱文開始,當禱文結束,大家開始跟吟唱的時候,神靈們會來到,經由附身祭司來參與這項儀式,有時也會有牲畜獻祭,對教徒來說,重點並不在於動物的死亡,而在於輸送他的生命給羅瓦。
鮮血是生命和精力的本質,能夠喚起神靈神聖的力量。祭司招呼神靈、為教徒提供解答或慰藉,直到天光,當信徒們都回家,祭司才休息。信徒可能是因生病、失去財產,或是各式的問題,來尋求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份海地宗教儀式都結合了天主教和傳統伏都教的形式,伏都的神祇也同時具有天主教聖人的身份。例如說巫毒教的鐵神(Ogou),在海地同時也是聖人詹姆士(Saint James)。
會有這樣獨特的現象,源自於殖民時期的壓迫歷史。當時政府想要將天主信仰,強行加諸在黑人身上,禁止黑奴們的傳統信仰伏都。為了掩人耳目,逃避官方、莊園主人的審查,從西非來的黑奴們,除了創造出混雜了天主教與伏都教的宗教形式,以便暗渡傳統信仰,也發展了獨特的語言——克里奧爾語,將法語結合了母語泰諾語與其它非洲語言,讓殖民者聽來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