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台是清真寺裡重要的設施,伊斯蘭教的領禱者伊瑪目會在上頭,為信徒講解經文。而在20世紀末時,有次全球各地的藝術愛好者、伊斯蘭教領袖、知名的工藝師們聚集在一起,他們討論著一項極為浩大、似乎難以完成的修復工程。他們齊聚一堂,為的是要重建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the Al-Aqsa mosque)的薩拉丁講經台(Saladin),幾十年前一名激進基督徒的一把火,讓這座三大聖寺之一、最享盛名的講經台,一夕全毀。

位於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建於七世紀,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並蘊藏豐富的伊斯蘭藝術與歷史文化,包含了清真寺裡極度華美、指向麥加方向提供信徒指引的壁龕(mihrab),以及建於十二世紀,位於壁龕右側,由木頭及象牙製成、蘊含著許多高超鑲嵌工藝的講經台(minbar)。
然而,耶路撒冷除了對穆斯林而言意義非凡外,也是基督教及猶太教的發源地;阿克薩清真寺的位址又剛好和猶太教聖地「聖殿山(Temple Mount)」重疊,不少宗教衝突因而在此發生。1969年,來自澳洲的極端基督教徒便用砲火攻擊清真寺,導致講經台嚴重毀損,大火延燒只剩下斷垣殘壁。

講經台被破壞得面目全非,只剩下幾張照片能夠提供線索。1990年代起,各國開始投入資源,集結全球各地的專業者與工藝師,著手進行修復。他們依據照片裡的指引,手工重製1600項木頭與象牙部件,希望能留存從伊斯蘭教義獲得靈感而完成的工藝。

龐大的工程耗費了三十年,全球各地手藝精湛、且充滿熱忱的匠師彼此合作。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也有感保留伊斯蘭藝術的重要性,在倫敦成立了查爾斯王子傳統藝術學院(The Prince’s Foundation School of Traditional Arts),成為全球第一間致力於傳承相關知識與技術的藝術學校。
即便來自印尼、印度、土耳其、英國等地的工匠無法透過語言流暢地交流,因為共享一顆虔誠的心與對藝術的愛,終於在2007年,成功重建出新的講經台!
即便到2021年,阿克薩清真寺周遭仍是紛擾不斷,還是希望這個跨越國界的努力能夠向世人宣告,和平才是最有創造力、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到南方》早茶講座
修一座九百年的清真寺講台:伊斯蘭工藝復興
講師|苑默文(回族穆斯林、知名伊斯蘭書籍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