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祕魯料理崛起的背後-內戰造成的傷痕

2019-09-20
隅產業
, ,

祕魯塔拉波特市(Tarapoto)的烤牛心串(anticucho de corazón)小販

「一個人的成功在於,他的目標超越個體的範圍而構成集體志業的一部分。日本從廢墟中重建國家,並成為今日強盛的樣貌,是因為他們將所謂的日本人置於個人之前。…它必須是正向的、對世界開放的、敢於質疑的、互相包容的、擁抱彼此的、整合的、鼓勵成功的,正是這樣的民族精神—而不是悲嘆的、譴責的、分裂的、敝帚自珍的—才能讓祕魯人拼貼出我們民族的樣貌,還有我們長久以來等待的繁榮。」 

這是2006年在祕魯太平洋大學(Universidad del Pacífico)的開學典禮上,祕魯最負盛名的主廚加斯頓‧阿庫里歐(Gastón Acurio)受邀演講時,鏗鏘有力的結尾。

為什麼一位廚師,會受邀至大學的開學典禮演講?又為什麼跨出了食物,大談民族精神和國家繁榮的關係?這得要從祕魯歷史的角度,來了解主廚阿庫里歐帶動的祕魯料理崛起,為什麼能敲進祕魯普羅大眾的心坎裡?又試圖回應哪些祕魯長久以來無法解決的社會矛盾?

關於阿庫里歐主廚的生平與事業,台灣已有許多相關媒體報導,阿庫里歐的人生具故事性,是媒體會關注的好題材:出身祕魯上層階級、政治世家,卻「辜負」了家人對他的期待,從法律轉到廚藝這條路;學成歸國後,面對秘魯在「光明之路(El Sendero Luminoso)游擊隊」所引發的內戰,社會嚴重分裂情形,擘劃以祕魯料理來弭平傷痕的宏大願景。

祕魯名廚 Gastón Acurio

祕魯內戰:土地改革與殖民歷史

阿庫里歐的願景,從祕魯的歷史看來,具有深刻的意義。自七零年代末起,注重在地農產品、支持小農的「新安地斯飲食運動」(Novo Andino)就開始蓄積能量,阿庫里歐只是讓這把火燒得更旺。

新安地斯飲食運動的崛起,是針對祕魯土地改革(1960s-1970s)失敗而興起的一場食農行動,參與者認為土地改革未如預期讓祕魯改頭換面,是因為光談土地所有權分配、增加農業生產力是不夠的,土地改革不是一根魔法棒,一揮就能解決發展與貧富不均的問題,農業(包含農村、農民、農產品)之於社會整體的價值必須提升。

此外,土地改革的失敗,也是光明之路游擊隊能在八零年代席捲祕魯高原地帶、吸引農民加入的主因之一 。光明之路游擊隊--亦即祕魯共產黨--成立於六零年代末,它追隨毛澤東主張的武裝革命路線,仿效中國農民革命過程中,以地方包圍中央、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概念,意圖奪取政權。初始,位在利馬的中央政府並未認真看待光明之路,一直到游擊隊滲透祕魯首都利馬市並採取恐怖行動,背向安地斯山脈的都市菁英,才開始警覺事態嚴重。

祕魯的光明之路游擊隊
祕魯的光明之路游擊隊

政府軍與游擊隊的長期內戰,在祕魯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無論是哪一方,只要懷疑農民可能向敵方通風報信,或是反政府/反革命分子,皆抱持寧願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人的原則。內戰死亡的七萬多人中,據祕魯官方報告估計,有一萬一千多人是無辜的平民百姓。「誰才是游擊隊員?」的疑慮,讓秘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崩解。

針對光明之路游擊隊所留下的內戰傷痕,祕魯政府也啟動真相調查與和解委員會,委員會觸碰了祕魯長期以來利馬—安地斯山脈/ 都市—鄉村之間,權力不平等且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並指出這是光明之路之所以能對秘魯社會造成重大創傷的關鍵原因 。

利馬與安地斯山脈,既互相依存又彼此對立的關係,更可上溯至西班牙殖民時期。1530年代,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迫使印加王阿塔瓦爾帕(Atahuallpa)交出金銀財寶並將他絞殺後,就將鞏固庫斯科(Cuzco)殖民勢力的大任留給家族成員,他自己則從海拔三千四百公尺的安地斯山脈,揮軍跋涉至太平洋海岸,建立了今日祕魯的首都利馬。

1789年西班牙帝國祕魯總督轄區(Viceroyalty of Peru)地圖,可見波多西(Potosí)與庫斯科(Cuzco)及利馬(Lima)的相對位置

皮薩羅當時考量,位在高原上的庫斯科,距離西班牙既有的殖民勢力,如加勒比海、墨西哥等地太遠,必須依靠海運才能快速接駁人員與物資;此後,利馬就一直成為殖民社會上層階級的根據地,也就是半島人(Peninsular,也就是從伊比利半島來到美洲的白人)與克里奧人(Creole,指出生於美洲的白人)。他們一方面仰賴高原上的原住民,生產糧食與貿易用的初級產品(如波多西的銀礦),另一方面則將原住民為他們賺得的利潤,用以購買歐洲製造的高級進口商品。

而殖民時期所立下,依照族群分類(白人/混血麥士蒂索人/原住民)來區隔社會階級的原則,雖然在拉美各國獨立建國時期,曾遭到土生主義(Nativism)的挑戰,但並沒有完全消失。土生主義是當時克里奧菁英用來號召混血麥士蒂索人(Mestizo)與美洲原住民加入獨立戰爭的論述,強調所有出生在美洲的人,包含統治階級的克里奧人,都是美洲人,試圖與來自歐洲的半島人劃清界線。

 未完待續…

修編轉載自 芭樂人類學褚縈瑩:以食療癒內戰傷痕?從祕魯近年的餐飲業榮景(Food Boom)談起

芭樂人類學 網站臉書
創始於2009年11月,以台灣青壯人類學家為主的共筆部落格 ,七十多位輪值寫手多任教於大學及學術機構,從人類學觀點探索日常生活、文化況味、社會張力、與世界百態。

分享及相關文章

[DISPLAY_ULTIMATE_SOCIAL_ICONS]
分享給LINE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