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的夏季溫度節節上升,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嚴重,讓樹木對地球的價值更是越來越重要。特別當看到澳洲中部、美國加州大片森林土地在火海中失去生機,森林遭受砍伐加速暖化問題也受到重視。而過往被視為歐美國家推動植樹活動,這幾年位於非洲的衣索比亞也開始加入,希望透過種樹一起因應氣候變遷。但他們努力的規模驚人,甚至在去年夏天一天就種下上億棵樹…。
由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 Ahmed)號召全民當志工來種樹。阿邁德的團隊目標是在2019年5-10月雨季種下47億棵樹,以解決森林砍伐問題、改善氣候變遷。而光是2019年7月29日這一天,他們宣布一天種了3.5億棵樹苗,打破世界紀錄。
19世紀末期,衣索比亞國土有30%是森林區域,由於經濟作物咖啡、畜牧業盛行等因素,人們大量砍伐森林。到了2016年,森林面積約僅剩下13%。日前,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 Ahmed)啟動「綠色遺產」(Green Legacy)計畫,希望全民一起把樹種回來。
#GreenLegacy in Wolayta Soddo#አረንጓዴአሻራ በወላይታ ሶዶ#PMOEthiopia pic.twitter.com/qnl9sj547j
—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 Ethiopia (@PMEthiopia) July 29, 2019

非政府組織Send a Cow 在六個非洲國家皆有服務,鼓勵小農種植多用途的植物,樹能為農夫帶來長期的有形利益,能夠改善土壤品質、減少土壤侵蝕、保護牲畜與農作物。有些樹種結出的水果果實可供食用及販售,樹幹則可以成為木柴或提升土壤的氮氣含量。農夫獲得這些益處,就更有動力繼續栽種、培植樹木。
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林地都已使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造成氣候快速變遷,且無法還原。樹木能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之儲存於樹木本身和土壤中,再把氧氣釋放出來。永凍層(指長期處於結冰點以下、很厚的地下土層)以及(衣索比亞的山上和乾燥地區的)泥炭土和草原也都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這些土地都需受到保護,並復原至良好狀態。
種樹活動也引發外來種爭議
此次計畫中,據說民眾種下的除了本土樹種的樹苗,還包括外來的桉樹與酪梨樹。專家警告,外來樹種可能會造成危機,不只對生態系統無益,反而會破壞之。
衣索比亞過去曾使用澳洲產的桉樹,把開發成農業用地的區域快速重新造林。桉樹於19世紀末被引入衣索比亞,過去百年來,衣國已種植超過12種桉樹,主要作為燃料、建築用途。
桉樹的復原力強,可以作為萌生林--這是一種種植技巧,把樹從根部砍掉,使其重新生長--藉由砍掉重長的方式重複利用樹木,因此很多人喜歡種植桉樹作木柴用。

有些常用的樹種雖然長得快,但也會消耗水資源、加速土壤侵蝕、搶走土壤的養分;不過長得快的樹種也不全然如此。
例如原產於中美洲的灌木「美洲合歡」(Calliandra,又名紅絨球、珠櫻花)在中非可以極有效生產高蛋白的牲畜飼料,美洲合歡的種子既好取得,價格也是小規模(small-scale)的耕種者負擔得起的。
同理,有些人為了木柴而種樹,而最適合、成長速度最快的樹有時可能是外來樹種。農夫遇到這種情形時,除了倚靠完整的生態計畫,也須考量植樹用途與當地環境。例如把吸水樹木種在容易發生水患的山谷可以防止其他植物受災。

氣候危機沒有萬靈丹可以一次解決,但種樹確實是其中一種好方法。復育林地可以對世界影響至深:衣索比亞有個積極的社區團體最近投入志工活動,並捐款重建八公頃的土地。團員花了好幾小時耕地,總共種下5000棵樹、1200株草,計劃近期再繼續栽種果樹。
如果全世界都有衣索比亞的種樹精神,相信是全人類面對氣候變遷一股正面的能量。
整理轉載自《Global Vo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