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把魚皮穿在腳上?來自肯亞的魚皮鞋

2021-05-25
隅產業
, , , ,

漁業廢棄物經過再利用,也能轉變成時尚的一環(FAO/LUIS TATO)

大多數人都有聽過使用鱷魚皮、蛇皮做成的精品包,但除了使用這類「稀有物種」做出來的高級配件外,你知道還可以用我們最常吃的魚——的魚皮製作嗎?

對台灣人而言再普通不過的清燉魚、煎魚,擺在餐桌上不但讓人口水直流,一整條魚大大方方地躺在餐盤上,等著所有饕客進攻,視覺上也非常大器。然而對部分歐美國家的人民而言,一條魚赤裸裸的擺在眼前,魚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們,反而會讓他們害怕而無從下手。

因此,也有商人提供無骨魚塊的選擇,讓消費者可以購買到已經處理好的魚塊——去皮、去頭、去尾,只有魚肉本身的完美選擇。而在非洲肯亞臨海的港口城市基蘇木(Kisumu),就成了重要的無骨魚塊出口國。

基蘇木是肯亞重要的漁業港口城(Dominic Kirui// Ubantu Times)

然而,加工出口大量的無骨魚塊到歐洲讓基蘇木一年產生了十五萬噸的漁業廢棄物,包含魚皮、魚骨、魚頭、以及內臟,並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肯亞的創業家牛頓(Newton Owino)從印度大學獲得皮革化工學位回到肯亞後,發現這個需要被重視與解決的環境現象。當時仍失業的他從2012年開始騎腳踏車蒐集魚皮等「廢料」,並爭取國立環境保護局以及基蘇木縣政府的支持,成立了「阿里森產品開發與設計公司」(Alisam Development Product and Design Industry),將這些魚類廢棄物轉化成生活配件,開啟魚皮精品的事業。

牛頓將魚業廢棄物轉化成生活配件(How We Made It In Africa)

將剩餘的魚皮去鄰、風乾再製(FAO/LUIS TATO)

魚皮佔了肯亞漁業廢棄物的80%,因此也是牛頓他們的主力產品。他們將蒐集來的魚皮去鱗、風乾、放進傳統的鼓箱裡製成皮革。為了維護環保精神,製作皮革用的藥劑也用當地水果如香蕉、木瓜的酵素等取代化學成分。

魚類本身的膠質也會被妥善處理,變成天然的黏膠、內臟則被製成帶狀,都能和魚皮搭配,做成鞋子、皮夾、衣服等商品。

或許最令人驚嘆的,是看似完全無用的魚鱗,竟然成了美麗假花的原料。牛頓於2020年的訪談中表示,非洲東部的假花製品常常有農藥過剩的問題,但魚鱗完全是有機的,因此將魚鱗製作成假花除了解決一項環境污染,也讓消費者使用時更安心,帶來各種不同面向的優點。

牛頓的魚皮產品在歐洲受到好評,主要顧客群來自冰島、法國、波蘭,及鄰近的非洲國家如南非、尚比亞、埃及、衣索比亞等等。

魚皮製成的「皮」夾(FAO/LUIS TATO)
完全沒有腥味的美麗魚皮鞋(Pinterest)

隨著客源穩定,牛頓也積極將生產鏈的利潤回饋當地,除了皮革加工廠的十七名員工外,他教導當地貧民區的婦女處理魚皮的技術,購買這些婦女去鱗後的魚皮,製造數百個工作機會;他也積極訓練附近的身障人士,讓他們成為專業製鞋人員、並和八十餘位當地農民配合,由農民提供蔬果製成的環保藥劑,如木瓜菁華製成的皮革軟化劑、辣木及扶桑花製成的天然染劑等等,供皮革加工廠使用。

牛頓的工廠出產的魚皮產品(ATLANTIC LEATHER)

從15萬噸的漁業廢棄物,到美麗的魚皮精品、甚至創造了各種就業機會,牛頓改變的不只是環境,也透過知識,激發了基蘇木這樣一個非洲小鎮的無限可能性。

更多世界的地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