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帆船飯店?哈里發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耀眼的建築物除了取代台北101,成了世界最高的大樓,更成了「富有」的代名詞。要是有幸能夠賺到足夠的旅費,信用卡刷下去,無論是在帆船飯店的頂樓打網球,還是幫忙別人撿球,絕對都是美夢成真啊!
我們多數人的印象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在1960年代之後,因為石油而一夕致富,才能在沙漠裡躍然長出杜拜和阿布達比這樣的大城市。然而,天生「富貴命」的阿拉伯其實早在石油發展之前,就已經有了另一項深受富豪青睞的產業:珍珠!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珍珠文化,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2019年當時在首都阿布達比附近的島嶼上發現的一顆粉色珍珠。小小一顆不到一公分,卻無法掩蓋美麗溫潤的色澤。


八千年歷史的珍珠(BBC)
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珍珠不只出現在當地,包括羅馬、威尼斯、印度、斯里蘭卡,甚至是北海維京文化中也都能見到它的身影。珍珠從一開始以物易物、作為交換糧食的籌碼,到後期變成了珍貴的收藏及高經濟價值的商品。
採珍珠的阿拉伯人搭上木船出海,在腳上綁上石塊等重物,潛至河床底下採集生蠔,除了要在缺氧之前浮出水面,還要躲避鯊魚的攻擊,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但隨著珍珠產業的蓬勃發展,人們趨之若騖、甚至紛紛搬至靠海更近的杜拜及阿布達比,造就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的兩個都市的崛起。

珍珠產業的蓬勃發展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社會發展出專業的分工系統,甚至還有上流家庭會在出航前提供資金及糧食作物,協助珍珠工人進行船隻修繕、採購物資,交換條件便是能用低於市場價格的金額購入工人們帶回來的珍珠。
沒有金主的珍珠船則是在上岸後賣給買家,有些買家購入珍珠後也會啟航,到世界各地尋找有錢的買主們。

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珍珠工人而言,不幸的事在20世紀發生了,當時的日本發明養殖珍珠。人工養殖的珍珠不但美麗,價格還便宜許多,突然間,想要美麗的珍珠不一定得上山下海、非去海裡挖不可。
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更是擊垮了奢侈品產業,原先有大筆金錢可以揮霍、購買收藏品的歐美富豪們,一夕間跌落神壇,不再有餘裕購買美麗卻不能吃的珍珠。

幸好,有富貴命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1960年代發現了石油,經濟再度大爆發!在珍珠熱潮衰退之後迎來了石油,沙漠中的國家變成了現在繁華的模樣,也成了你我如今眼中誇富的杜拜與阿部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