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兒歌《三輪車》曲調輕快、簡單易學,是每個台灣小朋友都能琅琅上口的兒歌。然而,曲中所指的「三輪車」究竟是什麼?或許年輕一輩的台灣人都回答不出來。
三輪車原先是台灣很普遍的交通工具,但是1960年代起,政府大力推行淘汰政策,台北甚至禁止三輪車出沒,導致人力三輪車逐漸沒落、輔導轉型成我們眼中親切熟悉的「小黃」計程車。


三輪車曾經是台灣重要的交通工具(哲生博客)
然而,在東南亞,三輪車可沒有從此消失,而是變成了可愛迷人的嘟嘟車。
嘟嘟車得名自早期設計時,引擎啟動時的嘟嘟聲。雖然現在科技越來越進步、引擎的靜音效果也越來越好,大家仍習慣用這個可愛的方式稱呼這款三輪車。

沒有門的嘟嘟車可能會嚇到某些重視安全的旅客,但是在東南亞旅遊時,比起車門緊閉的計程車,搭嘟嘟車穿梭大街小巷、直接感受當地的微風吹拂、也直接擁抱街上的氣味、聲音,才是最美妙的旅行經驗。

嘟嘟車在東南亞深入庶民生活且太受歡迎,2015年環球小姐選拔賽時,泰國代表甚至穿了一襲嘟嘟裝上舞台,不但驚艷會場,也在網路上掀起一陣旋風。


泰國代表的前衛嘟嘟裝(philstar.com)
自2017年開始,嘟嘟車甚至開始承載起社會改革的功能,給予斯里蘭卡女性獨立自主的可能性。

2019年,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的調查,百分之九十的斯里蘭卡女性曾有在公車、火車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被性騷擾的經驗。而以嘟嘟車而言,又是個以男性司機為主的產業。因此,以提升兒童福利為主要任務的英國蘿絲玫基金會(Rosie May Foundation),在斯里蘭卡南部發起了「斯里蘭卡的粉色思考計畫」(Think Pink Sri Lanka),訓練一批女性嘟嘟車司機,除了讓多數身為單親媽媽的他們可以養家活口、也讓女性司機提供婦女、少女們一個安全的通勤方式。

即便斯里蘭卡的女性嘟嘟車司機仍會遭到部分男性司機的歧視、排擠、甚至是言語暴力,但這樣勇敢的一步讓他們能照顧自己、照顧孩子、甚至是照顧其他女性。嘟嘟車不僅是旅遊的代步工具或是選美的美麗服裝,也是真正協助人們改善生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