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走在路上,是否偶爾會覺得城市的樣貌越來越一致了呢?
隨著摩登大樓的興建,保有傳統風味的老屋開始一棟一棟被拆除,逝去的不只是建築本體,也是一個年代的文化特色。其中,藏在老屋牆面上、地板上的一個小巧思,就是帶有各式祝福意涵的花磚!在台灣嘉義,有個團隊成立了花磚博物館,就是希望能在斷垣殘壁被清除之前,搶救下祖先們祝福的訊息。
除了台灣花磚博物館之外,其他地方的人們又是怎麼保留花磚傳統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埃及
在埃及,有位手工師傅胡笙(Saied Hussain)五十年來如一日,手工製作水泥花磚。即便磁磚已經成了世界的主流,他仍然利用精準的配色及手工,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1800年起,水泥因為便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建築重建的重要材料。然而,隨著審美觀改變、更多樣的材質出現,20世紀中期開始,磁磚、大理石等等逐漸取代水泥,成了建築設計的主流。
另外一件不利水泥花磚延續的要素則是複雜的手工。要做出有漂亮圖騰的花磚,從水泥過篩、染色、灌模、到壓製,全都必須親力親為,也讓不少人只敢遠觀、不願親自踏入這個產業。
從12歲就開始製作手工水泥花磚的胡笙也曾擔心自己的作品會被市場淘汰,但他改良圖樣、和少少幾位夥伴每天積極製作,一天最多能做出150片花磚,慢慢也穩固了自己的市場,在文青咖啡店、中產階級的室內設計中受到歡迎。
印度
印度南方有個小鎮阿坦古迪(Athangudi)可說是手工水泥花磚的重鎮,做花磚是村裡每個人的大事業!
阿坦古迪花磚的崛起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期。當時較為富裕的家庭都喜歡用花磚做裝飾,但是從英國進口的花磚除了價格高昂、修復也不易,阿坦古迪村因此把握了機會,開始製作價格較便宜、又容易取得的花磚,這項技藝延續至今,也傳承了維多利亞時期的花磚美學。

和胡笙的水泥花磚一樣,阿坦古迪花磚也是純手工製作,即便使用模具,匠師仍能在細節處展現自己的巧思。另外,手工製作花磚最大的特色便是環保,不但沒有高溫、高壓、化學藥劑的使用,甚至連材質都非常天然,就是水、水泥、沙土、氧化染色劑等等而已,完全不增加地球的負擔,真是裡外兼備、又美又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