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改革開放後,許多外國商人湧入中國,在90年代更有不少非洲人離鄉背井,聚集於廣州的小北和三元里,漸漸形成商賈聚落,在當地更有「巧克力城」、「小非洲」的之稱,是廣州的黃金地帶之一,當地中國人形容、城市裡「黑壓壓一片」。不過,「巧克力城」卻因過去幾年的Covid-19疫情,使得快速衰落。

亞洲金融危機促使「巧克力城」出現
一般認為,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是讓中國廣州「小非洲」誕生的原因。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適逢改革開放,廣州正成為「世界工廠」,使得原先在香港及東南亞發展的非洲商人,轉往中國廣州發展。
當時中國政府原規畫要發展「淘金」商圈,有著各式富麗堂皇的酒店、商店等,但因為距離廣州火車站有4公里遠,自外地而來的非洲商人,因此選擇2者中間的節點,也就是今日的小北以及三元里周圍作為貿易據點,漸漸地形成了非洲商人、學生的聚落,巔峰時期當地人口約莫15,000~20,000人,讓當地人被稱做小北是「巧克力城」。

Covid-19疫情使得「巧克力城」快速衰落。
儘管到了2008年後,「巧克力城」的發展逐漸趨緩,但到2019年,根據學者統計,「巧克力城」仍有約13,000人進駐於此。讓「巧克力城」衰退的主因,是2020年爆發的Covid-19疫情,使得「巧克力城」的人口迅速下滑。
這是因為在「巧克力城」中,大多都是停留廣州數十天或數月的「候鳥型商人」。據廣州市政府的市內各口岸統計資料,2017年至2019年,非洲國家出、入境的人次均超過32萬人次,且呈增長趨勢,而在疫情爆發之後,廣州市政府宣布撤僑以及管控外籍人士,使得大量非洲商人離開「巧克力城」,2020年4月,當地僅剩約4500名居民。

「巧克力城」的現狀:因疫情加劇的歧視
大多短暫停留的非洲商人,隨著政府宣布撤僑後,就隨著班機回到本國,等待再度踏上東方大陸的時機。若是長期停留在商人或是學生,就沒那麼好運了,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表示,當時在5名尼日利亞人確診後,廣州政府相關部門專門挑選非洲移工做強制病毒檢驗以及隔離。
這讓不少當地非洲移工感到歧視,類似情形直到中國外交部與 20 多名非洲大使和代表會面後,才有所改善。不過「病毒等同於非洲人」的印象,已經深植在中國居民的心中,不少非洲居民感受到當地人不善的眼神。而留下來的非洲移工、學生已經接受他們接受了在非洲以外、「非裔黑人就是會遭受到歧視」的生活。

「巧克力城」未來該要何去何從?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使得「巧克力」城迅速衰落,不少非洲移工以及商人,也因為中國當局的政策,被遣返回國或是禁止入境,但不少留在當地的非洲居民仍不打算離開,他們認為只要等到疫情過後,隨著貿易復甦,便有不少非洲人能夠回到中國,再給他們一點,那黑壓壓一片的「巧克力」城,將會在廣州小北再次活絡。
(整理自Aboluowang、Reuters)
更多世界的隅消息


玻利維亞荒漠中的亙古之愛:《高原上的家屋》
你能想像真正跟一個人一起生活五十年究竟是什麼樣子嗎?即將玻利維亞電影《高原上的家屋》拍攝一對居住於荒漠高原的夫妻,在大旱不解的乾枯土地中,他們該如何相互扶持?邀請你一起走進電影院,看見安地斯山的絕世美景。

七千年的佳餚?中南美洲的綠鬣蜥農場與料理
台灣屏東正遭受綠鬣蜥的侵襲,台灣網友發文分享綠鬣蜥三杯料理,引發大量討論,其實在綠鬣蜥原產地中南美洲,有許多國家都有農場在養殖綠鬣蜥,他們是正港的餐桌菜餚,加勒比海人吃綠鬣蜥甚至有超過七千年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