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錄自《印地安神話:黑色魔幻寫實、善惡神祇大戰,血腥又狂野的異色宇宙【世界神話系列8】》(漫遊者文化)

讓考古學家掉到「兔子洞」
維拉.蒂斯勒是一名熱衷馬雅文明的西方考古學家。二○○三年,她和她的團隊在墨西哥灣沿岸發現了一組馬雅古屍。檢查後發現,一塊胸骨上有極其乾淨的切痕,而切口為橫向,不太可能是在戰鬥中留下的。於是,她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次手術留下的切痕。
當在其他屍骨上也發現了類似的切痕後,她聯想到馬雅人的風俗習慣,方才恍然大悟,馬雅祭司們如同手法嫻熟的外科醫生,可以在這些犧牲者還活著的時候就用薄薄的石刀切開他們的胸膛,心臟在跳動中被取出,獻給神明。而此時,犧牲者的意識是清醒的,同時也感到無上光榮。
對於維拉.蒂斯勒來說,這不是屠殺,更像是一種關於人類獻祭的兔子洞,充滿未知的恐懼和期待。這些人因什麼而死?
事實上,與阿茲特克人一樣,馬雅文明中也充滿人祭、鮮血、朝聖、金字塔等元素。而且和阿茲特克文明一樣,馬雅文明的鼻祖也可以被視為中美洲最早的文化主流──奧爾梅克文明。這個文明在消亡前留給後世的是數不盡的精美玉器和類似紀念碑一樣的神祕的巨大石製頭像,同時,還有對於這個世界四個方位的劃分方式和對天文學的出奇關注。
和其他中美洲文明一樣,馬雅人也認為自己所處的宇宙是非常不穩定的,但是又處於嚴密的組織之中。他們悲觀地認為,這一套宇宙運行的系統中,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位置都是上天註定的,各有天命。任何人和力量都無法改變宇宙最終毀滅的命運,但是可以用鮮血將衰落的過程推遲。

同時,馬雅人的創世說比一般民族的神話來得混亂,有天空之神哈里科恩和海洋之神古祖瑪茲的聯手創世說,也有巨鳥神七金剛鸚鵡的欺世盜名說。據史學家考證,在馬雅文明的最初時期,七金剛鸚鵡作為主要鳥神的地位是很崇高的,然而在馬雅朝代的更迭中,它淪為了一個自負的騙子。
馬雅人重視謙虛的品德,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從高處跌落的神明來當負面教材,告誡族人不要驕傲自大、貪慕虛榮。而七金剛鸚鵡因其滑稽的鳥類造型不幸成為代表的典型。
到了西元一千年後的馬雅後古典時期,人們更加崇拜墨西哥中部的羽蛇神,而在西班牙人征服之前,農牧神又成了他們的心頭好,可見馬雅人十分務實,會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自己的神明排序。
此外,馬雅人喜歡成雙成對。比如,他們的神話中,雙胞胎神占據了很大的篇幅。雙胞胎神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同時在人間還擁有正常的生活,又是足球高手。對於任何一個馬雅少年來說,都是絕佳有代入感的偶像。馬雅人認為雨神和玉米神也是成對出現的,這樣可以確保他們的農作物豐收。

馬雅人的末日說
關於馬雅人最著名的傳說,莫過於二○一二年的末日之說。因為馬雅人的古書中記載:「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個時代將結束。」
事實上,這是一場誤讀。二○一二年世界末日的說法,確實來源於馬雅人的曆法。在馬雅人的曆法中,於西元前三一一四年八月十三日開始的紀元,將於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結束,共計五千一百二十五年。但是,一個紀元的結束不代表世界的毀滅,而是意味著另一個新紀元週期的開始,而且這種毀滅和開始是周而復始的。
馬雅人沉迷於研究時間與週期,而先進的曆法是他們最重要的成就,在雨林中仰望星空是他們最大的愛好。他們的曆法可以追溯至西元前五世紀,和阿茲特克人的曆法也有不少相似之處。
馬雅人曆法的最大特點是由不同長度的週期組成。比如,卓爾金曆中規定一年有二百六十天,由二十個神明圖像和零到十二的十三個數位,不斷地組合循環,和中國的天干地支有點類似。此外,還有三百六十五天的太陽曆,這兩種曆法經一萬八千九百八十天重合一次,構成了五十二年的新週期。值得一提的是,馬雅人透過星象觀測,推斷出一年有365.242129天,這與今天科學測定的絕對年長 365.242198天的數值,相差不足千分之一。
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馬雅人計算出了天體的精確運行週期,除了太陽週期外,馬雅人還特別重視金星的運行。他們認為每十七萬五千七百六十天將會有三百零一個金星回合週期,一個週期約為583.920266天,而今天測得的金星會合週期約為583.92天。馬雅人將自己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太陽運行的黃道帶劃分為十三個星座,用十三種動物來命名,如青蛙、鹿、美洲豹、鱷魚……他們還知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存在,這對農業的發展很有助益。
然而,有著燦爛天文學成就的馬雅人,在農業生產力發展上卻極其落後。農業是最原始的刀耕火種,完全是靠天吃飯,農作物以玉米為主,因此有人也把馬雅文明稱為玉米文明。馬雅人幾乎沒有畜牧業,也沒有馴化馬、牛等大型牲畜,因此他們沒有耕地的幫手,也沒有馱獸,連輪子都沒有使用。
馬雅文明這種先進與落後並存的矛盾性讓現代人摸不著頭腦。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認為馬雅文明是外星人留下來的。
由於馬雅文明的神祕性,水晶頭骨也曾是名噪一時的謊言。科學家曾對水晶頭骨進行了電子掃描,發現了現代機器打磨的痕跡,所以水晶頭骨很可能是現代加工的。
更多世界的隅消息


反覆敲打的皮衣:烏干達的樹皮工藝
烏干達人採用的是當地的植物納塔爾無花果(Mutuba),取樹皮的過程在每年的雨季,且在戶外的開放式工棚舉行。製作樹皮衣這項工程,需要絕佳的耐性、力度,當然也必須反覆的練習。

你聽過衛生棉稅嗎?坦尚尼亞又要開徵了
坦尚尼亞的農村女孩常常曠課,原因之一是衛生棉極為昂貴,生理期來便無法外出。有些女孩從未看過衛生棉,或是有時候一片衛生棉會分成兩半、以讓兩個女孩分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