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摩洛哥古城非斯的皮革製染工藝

2019-07-06
隅工藝
, ,

摩洛哥的著名古城非斯 (Fes,  فاس‎ )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遺產,保留了中世紀的伊斯蘭氛圍;城內的古老工坊Chouara Tannery也有超過千年歷史,建於11世紀的它仍沿用傳統工法製染皮革,也同樣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遺產。

傳統皮革製染工法從原皮(hide)到皮革(leather)再到染色,是件十分艱辛的過程,往往需耗時約3到4週。而其在豔陽下重複浸泡與曬乾的工作流程,讓工坊需圍繞此打造出獨特的水槽與染缸空間設計,如今也成了知名拍攝景點,強烈地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整個製染工坊分成兩區,一區是為白色浸槽,處理原生獸皮,去除雜質、軟化質地;另一區則為皮革上色,有著各式顏色的染槽。整個製染工法如下:

  1. 皮革材質以山羊、綿羊、牛、以及駱駝為主要來源,原生獸皮需經刮除獸毛,會使用刮刀將大部分獸毛去除,成為原皮(hide)。
  2. 原皮進入白色浸缸,這是由石灰、水、鹽和其他含阿摩尼亞的物質*所調成,浸泡原皮數天不等,主要是去除殘餘油質、髒汙與毛纖維,並且讓皮質軟化。皮匠此時是赤腳踩在浸缸裡,如洗衣服般踩踏原皮,並且來回浸泡曬乾,完成後便成為皮革(leather)。
  3. 原皮成為皮革後,會先行脫水,再移至另一區的染槽進行染色。皮匠依然赤腳進入染槽中,將皮革浸泡染料、曬乾、再浸泡,不斷來回重複數次,直到皮革均勻上色為止;皮革也在此重複浸泡中,變得更為柔軟。至此,整個皮革製染過程完成。

傳統染劑多使用天然植物,依植物種類能帶來不同顏色,常見的染色植物如下,紅色-罌粟花(Poppy)、黃色-番紅花(Saffron)、藍色-木藍(Indigo)、橘色-海娜(Henna)、棕色- 雪松木(Cedar wood)、綠色-薄荷(mint)。製革過程也常會用紅石榴粉,透過摩擦皮革讓表面變黃,或是用橄欖油讓皮革變亮。這些使用植物的方式,蘊藏的許多古老的知識與經驗。

 *古法中,天然含阿摩尼亞物質多取自動物排泄物,如鴿子、牛等等。

 

更多世界工藝物件

柏柏手工鞋|芥末黃-圓|摩洛哥
柏柏手工鞋|深邃棕-圓|摩洛哥

分享及相關文章

南南南美行|厄瓜多的兩大傳統市場

一座城市最貼近當地生活的地方,就是每天都要去的市場。

因此我們特地來到昆卡(Cuenca)當地的傳統市場10 de Agosto,以及在基多的南美最大工藝市集-奧塔瓦洛(Mercado Artesania Otavalo)。跟著南南,一探厄瓜多人日常生活的樣貌。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