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古文明即便過了數千年,金字塔、人面獅身像、以及各式各樣的傳說依然讓世界各地的冒險者感到興奮。法國小說《怪外盜亞森羅蘋》系列的《金字塔的秘密》或是日本漫畫《尼羅河的女兒》,也都以古埃及文明為原型進行發想,帶領讀者穿梭遙遠又精彩的時空。
古文明雖然已經不在,但埃及的一個小鎮艾爾卡拉姆斯(Al-Qaramous)卻從小處做起,將曾經消失一千年之久的莎草紙製作技術帶回現代社會。

製作與販售莎草紙、讓觀光客能重溫往日法老風光是當地人主要的工作及收入來源,從耕種到繪畫,村民們都一手包辦,。
首先第一步,就是取得天然的原料。農夫們會收割莎草枝,將它們帶回工廠,按照莎草紙的大小將枝幹切成一段一段。
切段後,婦女利用釣魚線將枝幹分割成片。為了方便使用,釣魚線的一頭被綁在牆壁上,婦女們抓著另一頭向下切即可。雖然這個勞務很容易讓手部疲勞痠痛,但跟古埃及人用刀切莎草枝比起來,已經輕鬆精準許多。


釣魚線的一端被綁在牆上,婦女們拉著細線將莎草切片(Khaled Desouki/AFP)
莎草片接著會被泡進混有碳酸鉀的水裡,以軟化質地。現代製程善用化學物質,讓軟化的速度大幅增快。同樣的道理也用在染色上,古埃及的莎草紙顏色較深,但當地的工廠善用氯水,讓莎草紙的顏色能夠淺一些。這些製成讓現代莎草紙和古埃及所做的版本有些許不同,現代莎草紙會更講究顏料的吸附能力、方便藝術家作畫。
軟化且調色後的莎草片會被一條一條直向排列、接著再以橫向鋪上第二層,變成質地緊實的莎草紙。這段手工結束後,莎草紙便會一整疊放進壓縮機下,將它們壓實、等待之後風乾。


軟化且調色後的莎草片被一條一條鋪平排列,接著再從另外一個方向擺上第二層
(SciDev.Net/ Hazem Badr, Khaled Desouki/AFP )
當地的藝術家利用手工莎草紙作畫,賣給來訪的觀光客。全鎮的人齊動員,為了這項技術努力,就算是受過高職、大學教育的年輕人,因為強烈的認同感,不少人仍會選擇回到家鄉延續長輩的智慧及手藝。

然而,這幾年的抗爭及疫情衝擊,導致埃及觀光人數銳減,也讓艾爾卡拉姆斯人難以延續莎草紙的經濟效益。全盛時期曾有500多個莎草農園、現在只剩下25座;有些工廠也從十年前的八名員工砍到剩下兩位;甚至有藝術家的月收入從之前的1,000美金到現在幾乎歸零。
艾爾卡拉姆斯人們曾經讓莎草紙這項古文明的產物復活,這幾年來他們轉為利用網路等媒介,希望化危機為轉機,帶給莎草紙新生命並持續推廣工藝。
(整理自Sci Dev Net、AlJaze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