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八天蓋好一座草繩大橋?印加文明的草編智慧

2021-10-29
隅文化
, , , , , , ,

台灣這幾年出現了幾座透明的玻璃橋,俐落卻又巧妙融入自然景觀的設計除了讓網美打卡拍照,也挑戰遊客的膽量,屏住呼吸走過能直接看到谷底的橋上,對抗心中懼高症發出的小小尖叫聲。

你以為挑戰成功後就結束了嗎?不!更加有趣的冒險還在秘魯等著你呢!快來秘魯庫斯科附近的普里馬克河(Apurimac River)挑戰草編大橋!

要穿過普里馬克河,唯一的道路是一條由草繩搭建起來的橋(Jordi Busque/ BBC)

克斯瓦恰克橋(The Q’eswachaka Bridge)的草編技術為印加文明遺留下來的智慧,造橋的習俗已經流傳了六百年之久。

「要我走在高齡六百年的草橋上?!你在開玩笑吧!!」

雖然這項工藝已經流傳六百年,草橋的年齡卻不超過兩歲。每一年,附近四個村落的印加人後代會聚在一起,編織新的草繩、搭建新的橋體。這項傳統延續至今,一直到去年疫情肆虐才首度延後。

當地居民每年都會相聚,重新製作新的草橋(Jordi Busque/ BBC)

克斯瓦恰克橋完全純手工製作,由當地的耐寒野草組成,不含任何添加物。

為了方便編織,村民們要用石頭敲打、用水浸泡,來軟化野草柯雅(qoya ichu)。婦女負責將軟化後的乾草編織成小繩子,35條小繩子會被揉合成一條比較粗的草繩,三條粗草繩會被用綁辮子的方式纏繞在一起,做到40隻手臂的長度,變成超級大草繩。

採集野草、敲打浸泡、編織,村民們需要五天的時間,完成所有的草繩,當中包含六支約有30公分粗的超級大草繩,當作草橋的骨架。

大家齊心協力,花五天的時間將骨架、草繩編織完成(Jordi Busque/ BBC)

在印加文化裡,只有男性能夠進行搭橋的業務,所以五天後,女性會被留在原地繼續編織、或是提供當地美食給辛苦的工作人員。香噴噴的好料包含雞肉、普里馬克河釣上來的鱒魚、天竺鼠、以及色彩繽紛的馬鈴薯。(延伸閱讀:當末世來臨時,祕魯的馬鈴薯將拯救全人類?

婦女們不能參與造橋,但會製作香噴噴的美食慰勞大家的辛勞(Jordi Busque/ BBC)

建橋的重頭戲廢時三日。光是將所有的草繩扛到河谷就得花費一整天的時間。

第二天,男人們會利用舊的橋體,將繩索運到對岸,兩岸的人馬像是拔河一樣,將草繩拉緊、綁緊。舊的草橋完成新支架的運輸任務後,就會被砍斷、轟地一聲掉進河裡。因為是純天然材質,不用擔心河川污染的問題,草橋能在水裡自然腐化。

最後一天,不怕高的男人們會從河川兩岸向草橋的中間靠攏,沿途綁上較細的草繩當作扶手。他們在橋中央相遇的瞬間,也是草橋大功告成的時刻!

不怕高的男人從兩側開始,沿路將較細的草繩綁上(Jordi Busque/ BBC)

八天的草繩製作費時又費工,所以完工後隔天一定會有場大派對,有美食也有音樂!日期固定在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辛苦完工後當然要來個派對!(Ayni-Peru)

雖然想到這是一座「用野草編成、只花八天就蓋好的橋」就會下意識地擔心走到一半會掉進河裡,但看到秘魯印加人如此悉心製作、製程又對地球環保無負擔,是不是也不禁動心,想要上去踩踏一番、感受古老文明的智慧了呢?

(整理自BBC

更多世界的交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