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詩人李白的著名詩詞《早發白帝城》中,曾如此形容一段令人心神嚮往的旅程: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到這一段時,總想像自己在那一葉小舟上於川流中輕快疾行,還能享受周遭動物愉快的招呼,刺激也愜意。
這樣的願望並不是夢!即便是21世紀,還是能在非洲搭乘獨木舟莫科洛(Mokoro),徜徉在大自然裡!

非洲南部的國家尚比亞(Zambia)和波札那(Botswana)是體驗莫科洛的聖地,無論是淺淺的小河或是較深較廣的湖,莫科洛都能遊走其中。

兩者之中,以波札那的莫科洛文化更為知名,除了當地居民仰賴莫科洛獨木舟移動之外,不少遊客也慕名而來,體驗這獨特的交通方式。
然而,如果想體驗傳統的木製獨木舟,還是要到尚比亞!隨著科技進步,不少波札那的莫科洛已經改由其他材質及製程製作。但在尚比亞,仍有師傅持續以木材及手工延續木船文化。
由整塊樹幹直接作成的扁身獨木舟莫科洛,長約6公尺,臘腸樹、山竹樹等木料是適合的建材。為了做出正確的造型、達到合適的浮力,年齡較大且筆直的樹幹最為合適。
最傳統的作法,是用嚴加管控的火候焚燒樹木、讓木材中空,接著用彎彎的刀刃將木頭砍斷、變成有浮力的船隻後,再把船身細修成長長的流線型。
因為科技進步、環保意識抬頭,莫科洛的製作也有了改變。仍然以木頭製船的匠人以斧頭鑿船取代火燒;認為砍伐樹木不環保的人則是改用玻璃纖維製成的獨木舟。

莫科洛對當地人而言除了是移動的交通工具,也是捕魚的好夥伴。一般來說船尾及船首會各有一人,船尾的人負責掌控莫科洛行進的方向,船首的人則是站著、拿著由欖仁樹樹枝製成的槳划行,深諳周遭環境的他們能夠判斷自然變化,順暢地移動。

遊客們現在也能一起體會船夫每日看風景的好心情!
沒有使用發電機的莫科洛非常適合深入親近大自然,只有划水聲的安靜航行不但不會打擾野生動物的作息,靜謐的遊程也讓周邊的蟲鳴鳥叫都盡收耳底。除非氣候、河面不允許,或是周遭出現河馬等大型動物,否則莫科洛真的是最適合深度遊覽的方式,幸運的話,說不定還有機會看見河岸邊的大象家族從眼前走過呢!
不用奔波到非洲南部的尚比亞,現在莫科洛獨木舟在台北的南南概念店就可以看到囉!
本周開展的《非椅非凳》非洲物件展,蒐集來自非洲部落的椅凳、面具、織品、與船等超過60多件物件,帶著大家一同認識當地部族生活與儀式文化。
非椅非凳:25款非洲地方物件
▍9/28~10/16 周三-周日 12:00-20:00 ️
▍南南之隅概念店(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16巷4號)
** 記得預約報名呦 **
免費入場 Free Entry,需線上報名,將寄送展覽型錄 ️
▍無法到場觀展,亦可索取展覽型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