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巴西人的豆子料理(SBS Food)

當我們說「巴西人愛吃豆子」時,說得可不是台灣夏天冰冰涼涼的綠豆湯,或是熱騰騰的紅豆紫米湯圓。在巴西,豆子用醬料煮的鹹鹹的,和飯一起吃,就像是早期台灣番薯的功能。

差別是,台灣的長輩裡,有不少人年輕時吃了太多蕃薯充飢,現在看到蕃薯就退避三舍。但同樣在貧困年代解決國民飢餓問題的豆子,卻在巴西持續受到歡迎,甚至還出了一部名為「神奇的豆子(Feijão Maravilha)」的影集,主題曲高唱:

「十個巴西人中,十個喜歡吃豆子!!」

雖然是1979年的電視劇,2012年仍有年輕人翻拍,在自製的MV裡抱著豆子唱歌跳舞!

雖然現在有巴西詩人替豆子寫詩、有歌手大唱豆子歌,但最一開始讓豆子成為主食的,是來自葡萄牙的殖民者。他們為了讓巴西人付出大量勞力替他們服務,積極尋找便宜、易栽種、且富含營養的糧食,進而讓豆子雀屏中選。

葡萄牙人從非洲帶來黑眼豆,用低廉的價格解決糧食問題(Our Best Bites)

便宜的豆子搭配木薯陪伴了巴西的下層階級及奴隸度過好一段日子,也因此,豆子被貼上「貧窮」的標籤,一直到1920年代為止,中上階層的菁英們,包含地主、銀行家等等,都拒絕和豆子沾上邊。

直到1922年到1945年這段期間,巴西的知識份子及藝術家意識到整個國家必須擺脫殖民歷史,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國族認同,他們因此停止向歐洲仰望,轉而從鄉土出發,尋找整個國家的根基。陪伴多數國民的豆子毫無懸念地成為其中一項巴西的標記。

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和豆子有那麼深的淵源(Jennifer's Kitchen)

建立國族認同的意念也表現在巴西最知名的美食上:黑豆燉豬肉(feijoada)。

巴西的黑豆燉肉飯光看照片就讓人口水直流(BBC)
神仙級的美食組合(Reporter Gourmet)

香噴噴的黑豆燉肉主要由黑豆及燉豬肉組成,可以搭配白飯或是烤木薯粉享用。

通常巴西人會在星期六的時候煮黑豆燉豬肉,搭配國民飲料卡琵莉亞。這樣的滿足感或許就如同星期五的夜晚來杯珍奶加雞排,罪惡又幸福!

在好吃之餘,黑豆燉肉還展示了巴西種族融合的背景。燉豬肉是來自葡萄牙殖民文化的痕跡,木薯粉則是巴西原住民的飲食文化,而黑豆則象徵了非裔巴西人的膚色。即便部分人士抗議「融合」的概念忽略了幾百年來種族造成的階級不平等,但黑豆燉豬肉依然在巴西佔有一席之地、受到多數人歡迎,無論是巴西嘉年華或是沸騰喧囂的足球比賽都能見到它!

(整理自BBC

想吃看看道地的巴西黑豆料理嗎?現在南食舖也買得到喔!
更多世界的美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