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如果想要買美麗且充滿藝術風格的瓷器,首選便是台灣陶瓷重鎮鶯歌!而在遙遠的哥倫比亞,也有一座和鶯歌一樣位於北方的小鎮,即便不是商貿中心,卻因美麗的陶瓷器具而名聞遐邇,這個有趣的地方,叫做「卡門德比柏拉(Carmen de Viboral)」!


卡門德比柏拉和鶯歌一樣都位於國家的西北方,且因陶瓷而聞名(Google Map, ifm noticias)
卡門德比柏拉以農業起家,主要出產豆類、玉米、馬鈴薯、刺果番荔枝、樹蕃茄等作物,但在1898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地出現了第一間陶瓷工坊,隨著瓷器製作的技術不斷流傳,當地的陶瓷工坊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讓陶瓷製作也成了當地重要的經濟活動。

當地陶瓷最大的特色,便是延續至今的手工彩繪。卡門德比柏拉的陶瓷器皿剛出現時,是簡約的純白色,直到1970年代,鎮上開始出現彩繪藝術家,利用繪畫的方式,替杯盤、水壺、湯匙等增添繽紛的色彩。
除了顏色、線條之外,最常出現的圖騰便是嬌嫩欲滴的花卉,當地常見的繡球花、三色堇及玫瑰等等,都是繪師們時常勾勒的主題。

卡門德比柏拉的陶瓷職人一百多年來都堅持手工製作。匠人會將開採回來的黏土混合水及矽酸鹽、攪拌後製成泥漿。泥漿過濾後便能注入模具做出基本的形狀。有了雛形的陶土會被放在太陽下曝曬三天,三天後再由匠人進行切割塑形。
塑形完成後,器皿進烤爐加熱。在一千多度的烤爐裡烘烤十到十二小時之後,瓷器會變成美麗的白色。純白的底色讓繪製的圖案顏色更加鮮艷,是當地手繪陶瓷美麗的秘訣。
繪師完成繪畫裝飾後,會再把器皿上釉並進行第二次的烘烤,釉經過烘烤後會變得透明,讓器皿的光澤更加柔和美麗,並完成了因為是手工製作而獨一無二的創作。

由於1980年代的哥倫比亞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一樣,深受經濟崩盤之苦,之後又因為工業技術進步、人們有了更耐用、設計更精良的機器製陶瓷可以使用,卡門德比柏拉的手繪陶瓷一度成為蕭條的夕陽產業。
幸好當地的匠人們沒有放任自己的手藝消失,持續創作之餘還在2000年時組成了協會,持續傳承當地美麗的家用創作,除了實用外也是漂亮的裝飾品。
無法掩蓋的美麗這幾年越發受到注目,不但登上了大銀幕、出現在迪士尼人氣動畫「魔法滿屋」,也進入了全球重要的文化交流殿堂,在三月底剛結束的杜拜世博會上展出呢!


卡門德比柏拉的陶瓷登上世博會及大銀幕(artesanías de colombia, Expo Du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