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盧安達大屠殺之後,「和平的籃子」裝載婦女的希望前進

2021-09-05
隅產業
, , , , ,

盧安達(maxime niyomwungeri/ Unsplash)

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是二十世紀末最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短短100天造成80萬人死亡,即便已經過了20幾年,血色的陰影依然縈繞在人們心中。

今天的主角便是大屠殺之後帶領婦女重整旗鼓的傳統工藝:香草籃(agaseke),又稱為「和平的編織籃」。

盧安達傳統的柳條籃又被稱為和平的編織籃(The Women of Amuinrwanda)

盧安達大屠殺的發生是殖民者實行種族主義釀下的惡果。比利時政府殖民盧安達時,將境內居住地不分你我、語言及文化也都相同的胡圖族(Hutu)及圖西族(Tutsis)進行區分,讓身型較高、較纖細,但人口數量只佔15%的圖西族握有大權。在比利時殖民的二十年間,圖西族人獲有更多且更好的教育及工作機會。

胡圖族人長期受到壓迫,當然感到不滿。在比利時政府離開、盧安達於1962年獨立後,胡圖族獲得政治大權,開始打壓圖西族人,圖西族人逃竄至鄰國,並在烏干達成立「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 Patriotic Front)」,兩族開始激烈對立。

大屠殺時期的盧安達(BBC)

1994年,盧安達的胡圖族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Juvenal Habyarimana)搭機時,飛機被擊落身亡,胡圖族指控圖西族惡意攻擊,展開一系列針對圖西族的大屠殺。

這場屠殺造成人心惶惶,每個人心中都充滿恐懼。不只在上位者可以動用權力殺害手無寸鐵的平民,胡圖族的丈夫甚至必須聽從命令、動手殺掉自己圖西族的妻子,鄰居間互相殘殺更是屢見不鮮。

大屠殺讓盧安達人民成了幾十萬具白骨(BBC)

盧安達愛國陣線在大屠殺尾聲靠著烏干達軍隊的支持取得政權,讓這場動亂漸漸平息。然而,倖存者們要怎麼不帶芥蒂繼續過日子呢?

盧安達大屠殺造成的傷害難以抹滅(Gilles Peress/ Magnum Photos)

被大屠殺遺留下來的婦女一肩扛起家計,盧安達傳統的和平編織籃成了他們賴以維生的手藝。

香草籃是盧安達古老的傳統,婦女們不分老幼肩並肩,在夜晚時一起編織籃子,話家常之餘也聯繫了家族及社區的感情。茅香草(Sweetgrass)、劍麻等天然纖維做成的香草籃,最大的特色是尖尖、像是金字塔的蓋子,在傳統文化裡象徵豐收、食物富足。籃身Z字型的圖案,則是婦女們手牽手的意象,期許盧安達能合而為一、充滿希望。

這些編織籃原先是用來存放穀物、或是在婚禮時承裝蔬菜水果,現在也是盧安達飯店或是居家裡重要的擺飾。

形狀特殊的蓋子及籃身的圖騰帶有對盧安達的期許及盼望(Alicia Erickson)

為了確保他們的技能可以獲得對等的報酬,婦女們開始集合起來、成立合作社、工坊,互相協助之外也一起創作。

手作香草籃成了婦女們撐起一個家的方法(Alicia Erickson)

和平香草籃除了設計上帶有和平的期許外,工坊的成立也帶來另一項和平的曙光:婦女們因為長時間相處,互相分享自己的秘訣、聊聊自己的生活,開始深入認識彼此後打破了原先橫亙在他們之間的種族藩籬。和平的編織籃裝載了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不分你我一起前進。

長時間的相處,慢慢打破了種族間的高牆(Alicia Erickson)

(整理自WanderfulCNNBBC 2011BBC 2019

更多世界的工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