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有多好吃?亞美尼亞和土耳其都想爭取的中亞披薩

2021-06-22
隅飲食
, , , ,

(Turk Foods Recipes)

多年前台灣曾經流行過一個廣告,只要拿起電話撥打「餓!把拔餓!我餓我餓」(2882-5252)這個神奇數字,就能訂到香噴噴又熱騰騰的披薩,讓這個國外來的美食成了台灣人派對時不可缺少的助興聖品。

如此誘人的披薩,除了我們熟知的芝心餅皮、窯烤脆皮之外,沒想到在世界上其他區域還有別的種類。不久前分享過的亞美尼亞薄餅,就是中亞披薩的基底!

人氣很旺的中亞披薩(Twitter@ElcinJundi)

中亞披薩的土耳其原文音譯為「浪馬軍(lahmacun)」,在亞美尼亞語則為「拉馬喬(lamadjo)」,由亞美尼亞薄餅為基底,放上搗碎的羊絞肉、新鮮蕃茄製成的碎番茄醬、香菜、大蒜、洋蔥、以及切碎後的小甜椒,再用孜然、辣椒、鹽巴、和黑胡椒調味,在薄餅上鋪平後,放在木板上,進爐子裡烘烤,變成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中亞披薩由亞美尼亞薄餅lavash為基底( The Spruce / Bahareh Niati)

除了土耳其和亞美尼亞之外,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和巴勒斯坦等國,有一道共同的國民美食——由薄餅及羊肉所組成的「斯菲亞(Sfiha)」亦與中亞披薩非常相似。

和浪馬軍/拉馬喬非常相似的斯菲亞,統稱為中亞披薩(My Syria)

中亞披薩的起源十分模糊,有本在2006年出版的書籍《亞美尼亞美食:概況、小故事、與傳說(暫譯)》認為,最早的源頭,可能來自歐陸中亞,古稱西亞美尼亞地區一帶的家庭,他們將薄餅文化帶至敘利亞,多年後在1960年代,敘利亞及亞美尼亞的戰爭中,這道美食透過戰俘又被帶了回來。

這也是為什麼用「中亞披薩」稱呼這道菜似乎是最恰當的,因為它的來源和歷史相對複雜、難以追溯它的起源。

中亞披薩最早的起源或許是亞美尼亞(Amazon)

複雜的歷史背後也隱藏著土耳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恩怨情仇。在2016年間,有幾位亞美尼亞商人於俄羅斯開設兩家中亞披薩店時,特別標明為亞美尼亞美食,土耳其人發現後群情激憤,在媒體上不斷表示中亞披薩「是我們的」。

這兩國的中亞披薩之爭,源於中世紀時,由鄂圖曼土耳其人建立的鄂圖曼帝國,於1915年至1916年年間,大量屠殺轄內的亞美尼亞人,讓這兩國長期處於對立狀態,至今仍未建交、不承認對方的存在。想當然爾,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亞美尼亞薄餅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土耳其便聯合亞賽拜然、伊朗等國一起抗議。

中亞披薩成為政治角力與身份認同的對象(Shutterstock)

對土耳其人而言,中亞披薩是他們的生活與記憶,也是每個旅客到土耳其都必須品嚐的文化美食。因此當亞美尼亞人將薄餅納為自己飲食文化的一部份,土耳其人才會如此義憤填膺。只是換成亞美尼亞人遇到相似的情況,一定也會氣得跳腳吧!高度的相似性、複雜且不可考的歷史,這樣的競爭似乎只能持續下去了。

更多世界的美味故事